刘松乔抗日英雄杨熙宇将军尘封的南部故

北京看皮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杨熙宇,字奕元,年7月14日生于南部县平桥乡杨家沟村四社的一个农民家庭。一生求索,步入军界;战功卓著,抗日英雄;弃暗投明,高龄善终。在南部县的国民党军官中,将军20多位,中将仅6名,杨熙宇是其一(另5名是姚全黎、刘兆藜、田茂林、李宗元、姚丕),且官至军长,但他仕途坎坷,并未春风得意。

考取黄埔第五期

杨熙宇的父母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但见识不浅,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儿子读书。小熙宇一满7岁就被送到水音寨子山一家私塾发蒙,恰恰又是个读书的料,才智超群,深得塾师张兰阶先生的喜爱。家里在多次快断炊的情况下,也咬紧牙关不让他辍学。年,熙宇15岁,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部县的最高学府——南部县乙种农业学校。这所学校创为于清宣统元年(),它的前身是县立初等农业实业学堂;民国2年()更名为乙种农业学校,地址在西门外王公祠(现南隆镇二小);到民国十四年()改为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迁至凌云洞侧。该校只收半费,而且实行奖学金制度,学生只要“月考”取得好成绩,就能获得奖学金。因此,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极具吸引力。但就是半费,家里也拿不出。杨熙宇主动向宗族的下元会提出资助申请,族间看他懂礼上进,同意支助。

大他4岁的李鸣珂①先他一年考入此校,成为同学后,常在一起探讨时事政治,对他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影响。三年后,杨熙宇学成毕业,考取县民团教练养成所受训。一年后派往新政坝民团防务局当助教。

此时李鸣珂己经从成都四川高等蚕业学校毕业回到南部担任县实业所所长,与思想进步的杨熙宇时有联系。年,李鸣珂通过川军驻南充陆军第5师20团朋友的牵线,介绍杨熙宇进入5师在武胜县办的军官教导团学习。不久,李鸣珂被解职去南充中学任教,仅一个学期弃文从武也进入川军部队。年夏,李鸣珂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军校火热的革命氛围使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鸣珂不时想起家乡的同学、朋友,于是写信回南部传递信息,鼓动他们报考。杨熙宇闻讯立即赴重庆报考,一考即中,成为第五期步兵科学员。南部子弟考取的还有建兴的柴意新②,分入炮兵科学习。

军旅生涯不平坦

第五期学生于年11月在广州入校,分成了两个分校,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武汉。在年毕业季时,发生“四·一二”政变,宣告了国共两党正式分裂,同时,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也正式决裂。杨熙宇所在的步兵科学生留守广州长洲岛,后来迁往南京,由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于年8月15日毕业。

一、仗义反贪,遭受陷害

杨熙宇毕业分配至福建漳浦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三营一连二排当排长兼代理连长。不久,他发现营长潘如海与团长尤开运相互勾结,贪污军饷,欺男霸女,作恶多端。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眼睛里哪能揉得进沙子?杨熙宇拍案而起,向漳浦县党部状告二位长官。潘、尤派人到厦门假借我党名义给杨汇款并发电文作指示,待杨收取时“人赃俱获”,当即以“通共”罪名将杨五花大绑,并缴了全排枪支,意欲将杨就地正法。县党部闻讯火速电告漳州师部,派人前往营部交涉。师长张贞电令潘如海将杨星夜解送师部,不得擅作处置。漳浦县党部怕解送部队路上捣鬼,便派10余人与解送部队同行。到达漳州师部后,由师部的军事审判庭予以审理,潘、尤二人亦到庭当面对质,咆哮说:“杨熙宇不止是有通共嫌疑,他本来就是共党,应该立即枪决!”军事法庭判“监禁待查”。漳浦县党部十分关心杨案,上下奔走帮助辨诬和搜集潘、尤的罪证。杨熙宇致信南京军官教导团,黄埔五期同学傅镜方、谢静生、柴星恒、闵季连等联合各期同学多人,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向蒋介石申诉。蒋电令张贞复查。年3月,真象大白,潘、尤受到撤职处分,杨熙宇被无罪释放,调至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第2师担任排长。

二、勇闯租界,升任连长

杨熙宇刚进入新的岗位,便接到团长俞济时③的命令:带领60名精兵作为新任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④的卫队,护送何前往武汉就职,杨熙宇任卫队队长。

在武汉的一天上午,何应钦去鸡公山与外国人会谈后乘坐火车回武汉,命杨熙宇乘车率卫队到大智门车站迎接。去大智门的途中路过法租界,见大门口挂牌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杨火冒三丈:这是中国人的领土,怎能任由洋人欺凌?安顿小轿车送走何应钦后,杨熙宇率卫队武装通过法租界,巡捕上前制止,杨说:中国军队通过中国地方,外国人无权干涉!说着,他将手枪拔出命令部队跟进。巡捕吹响紧急哨音,立即召来武装巡捕数十人。两支队伍在马路两边对峙,引来记者拍照,酿成外交事故。随后法国领事向武汉行营、湖北省府、南京外交部提出抗议,要求撤消行营主任何应钦和湖北省主席何成浚的职务,严惩杨熙宇。但舆论偏向杨熙宇,不少报纸在头版头条大加评论,对杨的行为予以赞扬。何应钦气愤不已,要惩处杨熙宇,但杨的顶头上司俞济时不同意,认为杨是“少不更事”,反把杨调回南京提升为2师连长,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三、抗日功臣,升迁缓慢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警卫部队,是国民革命军中的精锐,蒋介石的嫡系,均由德国军事顾问一手调教,配有全套德式装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平时一般不轻易动用。该师于年12月改编为88师,算嫡系中的嫡系了。年“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日本海军及陆战队侵入上海,88师被编入第五军序列于2月14日增援十九路军。杨熙宇有幸参加了惨烈的庙行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三昼夜,歼日军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庙行大捷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英勇精神,使日本侵略军遭到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20日,庙行战役打响。

日军飞机结队成群在中方阵地及阵地后方到处掷弹,更以重炮及敌舰炮向吴淞、庙行一带阵地集中射击,日军步兵则借飞机炮火掩护攻击前进,一场恶战开始了。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和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日军。21日,夜幕降下后,军长张治中命令88师预备队团、工兵营等部队,向日方前沿阵地袭击,日军打了两天,十分疲惫,又没有防备,损失惨重。恼羞成怒的侵沪日军调集约2万人,于22日凌晨1时向庙行扑击,一场空前的恶战在庙行展开。由于88师官兵有了准备,日军的反扑受到挫折。于是从凌晨3时起,敌集中优势炮火对庙行各线阵地猛烈轰击,企图摧毁我军工事和有生力量。在敌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88师各部工事大部被摧毁,官兵伤亡不断增加。拂晓后,大批飞机加入作战,战斗更加激烈。19路军总指挥部也从左、右、正面向日军展开反击,同时命令61师2个团先后向庙行增援。增援路上,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中国守军抗日官兵前仆后继,战至22日下午,庙行激战的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方向发展。三支援军不断向日军进逼,逐步形成从三个方面包围进犯庙行之敌的战局,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傍晚,日军飞机停止活动,88师各线部队在三支援军的配合下,向日军展开全线反击,日军节节败退。至晚10时,日军大部向淞沪以东溃退,剩下的残军也被87军彻底消灭。

庙行激战中受伤的杨熙宇住院治疗时照片

是役,88师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最惨重,其中光是排长以上各级军官,就阵亡66名、受伤名;阵亡士兵高达名。在这场战斗中,师长俞济时负重伤,被日军的弹片击穿肚肠,杨熙宇负重伤(见照片),均送到上海租界医院(医院)接受治疗。后杨熙宇转至杭州住院一年多。伤愈归队,升任第71军87师旅独立团团附。八年抗战中,杨熙宇的抗战经历是很丰富的。年南京保卫战的时候,杨熙宇作为航空委员会特务团的营长,担负光华门机场的守备任务。机场守备部队在杨熙宇的指挥下,曾以高炮击落日军数架轰炸机,并俘虏少佐军官一名。此后他的部队奉命提早撤出南京,使部队免遭日军的重创。年9月,杨熙宇的团作为攻击主力发起了收复福州的战斗,从9月28日起到9月30日凌晨为止,杨团经过苦战,全歼城内伪军,以及日军一部,胜利光复沦陷达天的福州,杨熙宇本人因功升任80师参谋长。

他还参与过武汉会战、徐州会战,战功累累,获得“抗战胜利”、“青天白日”、“宝鼎”等战功勋章。他是一位典型的中央军嫡系军官,加上他先后服务于军事委员会警卫团、国民政府警卫军、航空委员会特务团等相关部门,他曾经的上级俞济时、孙元良⑤、李良荣⑥等又都对他青睐有加,可谓是嫡系中的嫡系。

可就是这样一位前途似锦的军官,他的发展之路却走得极为不顺。由于他为人实在,性格孤傲,不会“来事”,让他的直接上级总觉得太不会做人。所以杨熙宇始终处于“圈外人”这样一个尴尬的地位。在后来的漫长军旅生涯中,升迁很缓慢。年5月任航空委员会特务团2营营长,后任航空特务旅参谋长兼团长,年1月任第13补训处1团团长,年5月任第军80师团团长,后任师参谋长。

四、意见相左,负气出走

杨熙宇个性鲜明,常意气用事。与师长有矛盾处置不当,又一次阻断晋升之路。

年9月26日,日寇由连江进犯福州。80师在李良荣、杨熙宇的指挥下力战七昼夜后,于10月4日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要求退出城区。在福州弃守问题上,师参谋长杨熙宇与师长李良荣产生了巨大分歧。杨熙宇认为:3年前福州第一次沦陷,历时4月零13天,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福州人民受尽了苦难,现有堂堂国军精锐守卫,不能轻易将福州拱守相让,让福州人民再遭蹂躏,主张凭借城池坚守。再则,国军再也不能步广州不战弃城蒙羞留耻的后尘,这次正是雪耻的时机;而李师长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从战略上考虑自有道理。双方各执己见,争吵得很厉害。终究是官大一级压死人,80师放弃了福州。

杨熙宇气愤难平,一气之下私自离队,跑到重庆闲居去了。战时离队,这可够得上一个枪毙的罪名。事实上,李良荣并未远撤,一直在控制近城郊野,伺机痛击敌人。年5月,趁敌收缩兵力撤退之际,以团反攻榕城,以团直插宁德、罗源一带截敌退路,敌军被迫仓皇出逃。李率主力追至福安白马河时与敌激战一天,取得了80师福建抗战的最后胜利,再度收复福州。杨熙宇轻率离队成为污点,虽又有俞济时再次斡旋,使他免予追究,但坐冷板凳是注定的了。他毕竟是嫡系中的一员战将,负气离队并非怯战逃跑,尚属情有可原,便于年好夕让他在国防部任了个部附(次于副部长),年改任军政部兵役视察专员。

其间,以视察专员身份到川北视察,还顺便回了趟平桥老家。在去武胜县的途中遇土匪拦路抢劫,到达县城,见有人遍街撒传单,传单上揭发县长崔某贪污腐败、养匪遗患、坐地分赃等罪行。杨熙宇明察暗访获取了证据,联合南充行政公署将崔逮捕。崔的秘书张白英恰好是平桥人,找到杨熙宇认老乡,许以重金,请求高抬贵手放崔一马。杨熙宇说:“我要想发财的话早就发了,不至于老家至今还是草房呢。在漳州守海关时,外国人把一箱箱金条抬到办公室送我,我都不希罕。”张知杨是清官,灰溜溜而去。经审理,崔某实属罪大恶极,被枪毙了。杨熙宇为民除害一事曾轰动一方,传为美谈。

在国防部和军政部任的都是闲职,有名无实。杨熙宇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主动申请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学习,希望能在毕业之后能再有所作为。

派系斗争中的光杆司令

年初,蒋介石察觉出孙震⑦(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及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系川军)有保存实力的企图,便欲罢其兵权、拟另派人统辖孙部。孙震为避免军队被蒋吃掉,同时继续保有对旧部的领导权,于是推荐侄子孙元良接替自己,以求两全。蒋考虑到孙元良毕竟出身黄埔嫡系,与川军原无大的瓜葛,于是顺水推舟,谕准此事。久失兵权的孙元良青云直上,就任第16兵团司令高位。孙震改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兼川东绥靖司令。

年初,孙元良着手整编第47军,极需当年的老干部来帮忙。杨熙宇是孙元良的老部下,此时陆大刚毕业,于是便在孙的热情邀请之下,于7月当上了整编第41师副师长。不久,整41师改称41军。然而好景不长,10月,41军由郑州东调,11月投入淮海战场,战至月底,已伤亡过半。12月,16兵团的41军、47军在突围战斗中被人民解放军大部歼灭,军长副军长均被俘。杨熙宇跟着孙元良跑回南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而且还得到了重建16兵团的命令。

16兵团的覆灭对于孙元良来说,其实是件好事。41军属于川军孙震、王铭章的部队、47军属于川军李家钰的基本部队。李家钰⑧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后,47军被孙震纳为囊中之物,并从本质上改变了这个军的军官成分。此后中央军又对该部多有插足,并在装备上也有了改善。因为反对或抵触中央军的川军旧军官有一大批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孙元良可以借重建部队为名提拔自己的大量亲信。于是,年1月,杨熙宇被孙委以重任,去万县出任第47军中将军长。可是孙元良和杨熙宇都轻看了川军旧军官对于部队的控制。三个师长抗拒杨熙宇,就是不听他的,而杨一点办法也没有。师师长游联璋还联名另外两位师长,亲自跑到孙震的绥靖公署去控告杨熙宇贪污,大闹公堂。结果弄得整个47军一团混乱,军长不仅指挥不动师长,还被师长带的部队包围了军部,质问其“贪污罪行”。杨熙宇当了九个月的军长,仍旧是光杆司令一个。当年10月,孙震为了安抚自己的部下,便把杨、游两人都撤了职。失去了杨熙宇的孙元良有如断了一臂,也在一个月后被迫离开了16兵团。

紧接着,刘邓大军挺进贵州、重庆,树倒猢狲散。与孙元良有人提供飞机从成都跑台湾不同的是,杨熙宇没有这样的待遇,他选择了去重庆避居,并在重庆解放的那一刻,选择了起义的道路。随后,杨熙宇在西南军大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重庆市政协秘书处副处长,又当选为政协委员。他工作尽职尽责,虽在“文革”中受过冲击,仍坚信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熙宇自谓“今后有生之年,仍当保持晚节,直言陈事,尽言责以了余生。”

杨熙宇将军于年7月病逝,享年88岁。

注释:

①李鸣珂(-)字韵航,南部县河东镇(原安坝乡)人,黄埔军官学校四期毕业,被分配到叶挺部下任中队长,并随师北伐。在北伐中,李鸣珂作战勇敢,深得叶挺信任。“八一”南昌举行起义中任中央前敌委员会警卫营长。潮汕失败后,到上海中央军委特科工作。年,李鸣珂奉周恩来委派,回四川任省军委书记,领导武装革命。是川东起义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年4月19日在重庆慷慨就义。其生平事迹详见魏榴明、刘松乔著《李鸣珂传》。

②柴意新,南部县建兴镇黄家坝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年升任74军57师团团长(少将)。当年12月,在常德守城战中殉国时年仅45岁,是“八千死士”中惟一的将军。年,修缮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时,作为常德守城烈士中的惟一代表,他的名字被录入墓志铭。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③俞济时(—),字良桢,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历任警卫第一师师长、88师师长、浙江省保安处长、58师师长。年与王耀武的51师合并组建了第74军,任第一任军长。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期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年于台北逝世。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等。

④何应钦(-),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年10月在台北病逝。

⑤孙元良(—),原籍浙江绍兴,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1-2]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率部在庙行一线顶住日军攻击;“八·一三”淞沪会战时,坚守闸北阵地76天,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年,率29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使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年后去台湾,年在台北去世。年,参与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即日后的《国殇》);其子孙祥钟,是台湾电影明星,艺名秦汉;其孙为偶像剧演员孙国豪。

⑥李良荣(——),福建同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第27军第46师副师长、师长,委员长侍从室参谋,军政部第十三补训处处长,第一纵队司令,第八十师师长兼福州警备司令,第28军军长,整编第28师师长,整编第23军军长、第九绥靖区司令官。年授中将。年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团司令官兼厦门警备司令。后退守金门岛,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去台湾后,仍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年后侨居马来西亚。并曾任大石水泥公司常务理事兼总经理。年6月2日因车祸在马来西亚逝世。

⑦孙震(-),同盟会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中华民国军事家、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杨家垅,出生于四川华阳。他是孙元良的叔父,秦汉叔祖父。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全录》、《茂园随笔》等。

⑧李家珏(—)四川省蒲江县人,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第47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年,李家钰将军名列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资料来源:

《哀将----国民党的位末代军长》胡博,贵州人民出版社,年10月

《李鸣珂传》魏榴明刘松乔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年11月

杨自民(杨熙宇长孙)笔记《述诉》手稿

杨自民口述(年11月10日采访)

张学林手稿《一位军长写给孙辈的五十封家书》,年9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7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