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王恒、郑玮
如果中国的马拉松有进化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一条路径:在大型城市生根,沿着中国细如发丝的交通网络,渐次铺开,最后在广袤的乡村腹地开了花。5月2日,在四川广安的武胜县,一场乡村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文旅大省,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业“乡村振兴”正被体育助力。
体育是公认的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匹配,这是体育能够在乡村大有可为的根本原因。武胜乡村马拉松赛从筹备伊始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赛事主题、赛道设计、配套活动等,处处都体现了“乡村田园风”。第一届赛事就被中国田协授予了“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称号。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改善乡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两张皮”现象,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协调发展的新路,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是典型的人气接口,能够为乡村供给源源不断的“访问量”,实现财富的跨地域重新分配。体旅融合,是体育参与乡村振兴的一条捷径。小长假是近郊游的高峰期,两届武胜乡村马拉松都规划在五一小长假前后,去年的赛事上,组委会还特意为跑友提供了免费景点游览、赛后坝坝宴等福利,为本就火爆的武胜再添一把柴。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的乡村全域体育旅游战略,让一二三产业实现高层次融合,推动乡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体育是现代的人本之育,能够帮助乡村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实现中国传统腹地的重塑。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提出要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体育正是这些现代社会理念的合集。由体育引入的这些理念,将有效化解群众矛盾、实现高效分工合作;从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体育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人。体育力量的浇灌,有利于乡村振兴结出更为甜美的果实。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让体育赛事自然生长。现在有很多地方提到体育赛事都用“打造”,“打造”通常是指无中生有,从无到有,难度极高;对于乡村体育来说,更多要因地制宜,让体育赛事从当地的自然禀赋中生长出来。体育赛事要充分融入到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肌理中,通过增强体育项目与乡村景区的黏度,推进体育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跨界发展。
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作为,将体育纳入整体规划。有了种子,要将它移入花园。不仅要将体育设施建设归入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中,更要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去考虑。武胜的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将群众体育休闲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其中。白坪、飞龙、三溪3个乡镇以及旅游度假区所涉及的每个新村凭借完善的群众体育休闲文化设施,让当地群众“旅游饭”“体育饭”一起吃,“需求—供给—参与”的体育生态链已然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分别指向头脑和身体。“武胜”这个颇有意味的名称也启迪着我们:乡村振兴,体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