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铿锵玫瑰何志华一定要帮村民把产业

01:28

封面新闻记者汪仁洪

心声:帮助村民培育产业,既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

年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年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家家盖了新房子;特别是蚕桑、桑枝菌、光伏发电、油砂地优质稻、晚熟柑橘等富民产业红红火火,村民持续增收有了产业依托……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猛山乡交出的“成绩单”,猛山乡因此斩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一殊誉。“成绩单”上面,滴着长期战斗在扶贫一线的“铿锵玫瑰”、猛山乡党委副书记何志华的辛勤汗水。

桑枝菌大棚

解惑答疑助建蚕桑产业园

年8月,何志华调到猛山乡工作,先后任副乡长、副书记,分管脱贫攻坚等工作,并对口联系双河村。

何志华到猛山乡啃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说服村民同意流转土地,支持蚕桑产业化发展。

原来,当时猛山乡产业发展是一片空白。如何帮村民脱贫?猛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但小、散、少、差,小打小闹难成气候。为此,猛山乡党委、政府盯住了蚕桑产业。

年12月,猛山乡党委书记敖扬等领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4个业主拟在万民村建蚕桑产业园。可是,这一消息在村民中炸开了锅。

“建产业园要土地调形,但调形后今后怎么种庄稼?”

“拿不到土地流转金,谁来负责?”

“万一业主跑了,我们怎么办?”

“流转土地,我不干!”

……

何志华查看桑叶长势。

蚕桑产业园面临夭折。

作为分管脱贫攻坚的基层干部,何志华一户一户的走访,摆政策、算收益、谈远景。何志华还和乡农技员刘伟一道,在村活动室同村民一对一的解惑答疑。经过两天“舌战”,村民们疑虑逐渐消除,最初的亩土地成功流转。

此后,何志华加强与蚕桑种养大户对接,协调村民将闲置桑园和土地进行流转。到猛山乡发展蚕桑的业主纷至沓来。

猛山乡的农业园区。

何志华认为:“作为一线产业扶贫干部和业主,管理、发展传统蚕桑产业,都必须以现代科技作支撑。”何志华多次带领农技员和部分业主到苏州、南充、宜宾等地考察、学习。何志华还协调建立专家大院,邀请专家到基地授课,让业主和村民掌握种养技术,确保猛山蚕桑产业与时俱进。

猛山蚕桑产业园犹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如今,猛山六个村,村村有蚕桑,全乡总规模达亩,其规模在广安遥遥领先。现在猛山乡正在全力冲刺“中国蚕桑之乡”。

化废为宝废弃桑枝长出菌

“这种菌肉质紧实、嫩滑可口,简单烹饪便有浓郁鲜香,具有较高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3月11日,何志华带着记者走进双河村食用菌种植大棚,但见串串菌袋排列整齐,每个菌袋上冒出朵朵小小的黑木耳。何志华又将话锋一转:这不是一般的食用菌,而是桑枝菌,菌袋里的主要原料是桑枝粉末。

每年冬管,必须修剪桑树多余枝条。猛山蚕桑产业园越来越大,修剪的桑枝越来越多。处理这些桑枝成为一件麻烦事。在一次考察学习中,何志华和乡党委书记敖扬、乡长杨涛等干部了解到,把废弃桑枝粉碎称粉末,利用此粉末制成菌袋,可以长出食用菌(桑枝菌)。“我们废弃的桑枝多,何不大力发展桑枝菌产业?”乡领导班子达成一致。

桑枝菌长势喜人

年4月,在何志华等领导支持下,双河村3名党员学习桑枝菌种植技术,在自家地里搞试验,试验取得成功。此后,何志华向上级党委和县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年4月,双河村利用闲置村小建起村集体经济——桑枝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白玉木耳、猴头菇等优质食用菌种。年10月,桑枝菌种植基地又开始种植香菇、黑木耳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与此同时,桑枝粉碎场也建起来。

在试验、引种的那段时间,何志华三天两头跑桑枝菌种植合作社。桑枝菌上市后,何志华引导双河村村支部注册“双河村白玉木耳”商标。何志华还鼓励业主和村民利用废弃桑枝在养蚕间歇期种植桑枝菌,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

何志华介绍,业主的大棚春、夏、秋三季养蚕,冬季种植桑枝菌,废弃桑枝既得到合理利用,村集体、业主和村民的收入又大幅提高。

园区标志性雕塑。

据悉,到年底,桑枝菌产业让双河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产业业主增收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增收余元。

蚕上蔟吐丝卖钱、桑葚采集赚钱、桑枝菌卖钱、蚕家乐休闲垂钓挣钱……村民偿到蚕桑产业化的甜头。

猛山乡发展的产业远不止蚕桑,何志华和她的同事们跑项目、争政策、跑资金,还发展光伏发电、晚熟柑橘、油砂地优质稻、优质黑猪、莲藕、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授人以渔贫困户成“示范户”

白楼村出帮村民但召友、陈小玉夫妇命运多舛:年,儿子意外离世,儿媳改嫁,留下嗷嗷待哺的孙女;同年兄长去世,而嫂子早年离家出走,9岁的侄女随他俩生活;年,中年丧子的但召友、陈小玉夫妇生下第二胎。但召友还有年迈多病的父母要赡养。一家七口,生活艰辛。

何志华对但召友一家关爱有家。但召友的女儿上幼儿园,何志华为其申请教育补助。但召友的侄女考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何志华为其申请“雨露计划”帮扶资金。平时送钱送米,何志华都为但召友争取一份。

但是直到年,但召友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古语在但召友家得到验证。

双河村桑枝菌场

对有的人来说,劳务输出是一个脱贫产业,可是但召友的家庭情况和自身年龄,决定靠外出打工脱贫已不现实。何志华建议但召友发展桑园,靠发展产业脱贫。“找对了产业,就有赖以谋生、脱贫的本领。”何志华说。

年,何志华引导但召友钻研养蚕技术,参加专业培训。在何志华的帮助下,但召友申请到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村扶贫资金1万元,加之从亲友处借了几万元,他流转了30余亩土地种植桑树。他还自建了蚕房。年,但召友的桑蚕基地建成,他养了6张蚕种。但召友评为年首届“四川脱贫榜样”。

蚕桑基地一角

年,但召友仅春蚕就养了6张。年,但召友养殖规模扩大到50张,吸纳10余名村民在桑园务工,但召友成为白楼村的养蚕大户。

但召友脱贫是猛山乡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的一个缩影。如今猛山全乡道路、水利、电力、通信、文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得到全面保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渐渐地,何志华有了“扶贫铿锵玫瑰”的称号。

年3月底,何志华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她将在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强化产业培育方面再下功夫、再做文章,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为老百姓服务。

双河村壁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