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稳脱贫促增收。
特色产业喜获丰收。
果蔬基地一角。
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时光如大河奔流,载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广安儿女,敲响了年市两会的大门。
回望来路,广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干部群众以决战决胜的拼劲攻坚克难,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等政策措施,凝心聚力补短板,攻坚克难惠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答好考卷,我们信心百倍,不胜不还。年,我市坚持脱贫攻坚的初心使命,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4.75亿元,圆满完成2.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任务,顺利实现了全域脱贫目标。
“去年,通过开展‘两转一提一抓’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扶贫战线干部查摆并整改90余个问题,努力锻造守初心、担使命、见行动的扶贫干部队伍。”市人大代表、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建玲说,过去一年,在全市各级扶贫干部的努力下,我市通过决胜剩余贫困让脱贫步伐更快、通过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脱贫更稳、通过聚力问题整改让脱贫质量更好、通过做实项目监管让脱贫基础更牢。
脱贫“不松劲”奔康“再出发”
新(改)建现代经作基地8.5万亩,培育经营主体个,转移就业、鼓励创业9.85万人,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0.77万人;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名,带动2.1万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积极推动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协作项目15个,完成投资万元,形成“一园一带一示范”产业扶贫格局。
个中省市县帮扶单位扎实开展定点帮扶,投入资金物资折合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万元。
…………
过去一年,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和群众感触最深。
“一年来,全市上下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猛攻。我市把最精干的力量用到一线,共选派驻村工作干部余名,组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个,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余名,动员5万余名干部职工沉入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王建玲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社保兜底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在众多扶贫项目中,市政协委员、广安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王雪梅最熟悉的就是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项目。她说,去年3月,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才正式开建,到去年底,一期就已建成厂房1.7万平方米,还引进沃克斯电梯、世友木业、才府玻璃等企业,实施“湖羊入川”工程,所有项目点将带动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这充分体现了“广安速度”,形成了“广安经验”。
发展产业是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之举。去年,我市各地立足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广。”市政协委员、岳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世林说,去年,岳池县逐步补齐农村路网、水网等基础短板,建立健全稳定增收机制,依托脱贫攻坚六大产业示范带和个奔康产业园,将更多已脱贫群众吸附到产业链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市政协委员、前锋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魏嗣山对前锋区因地制宜,持续发展花椒、茶叶、枳壳等脱贫主导产业,贫困村实现“一村一业”的做法点赞。他说,去年,前锋区按照“山上茶叶、山下花椒”的脱贫产业发展思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打造桂兴镇、龙滩镇茶叶产业带,打造观塘、广兴等镇的花椒产业带,形成产业环线,着力发展壮大脱贫产业,并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
行稳方能致远,“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向前行。全域脱贫之后,我市对已脱贫群众做到结对帮扶不脱钩、不断档,收入监测不放空,全市数万名帮扶干部在贫困群众脱贫后,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扎实开展回头看大排查,并根据各地实际,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个突出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去年,‘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的开展,让全域脱贫后的广安乡村焕发新的活力。”市人大代表、岳池县农业农村农广校校长柳莉平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她最关心的就是脱贫“扶上马再送一程”的问题。她说,去年我市推广“十看五帮三机制”成功经验,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将年收入低于元,且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对排查出的户监测户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既解决了老百姓担心的返贫问题,又巩固了脱贫成果。
在市政协委员、武胜县华封镇副镇长陈俊明看来,稳定增收是防止群众返贫的重要手段,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