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这样保障粮食安全

机收助力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资料图片)

农业多贡献

9月22日,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广安市开展了民俗文化表演、农事竞赛、百人打糍粑等一系列庆祝丰收活动,展现农民群众时代风采,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今年丰收来之不易。”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广安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农业多贡献”工作思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全方位组织春耕备耕、实施“万千百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工程、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等有效措施,确保广安市粮食安全,实现“增量、增产、增收”目标,助推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1—8月,全市小春粮食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0.9%;小春油料产量8.92万吨,同比增长9.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3.1%;大春粮食播栽面积.65万亩,比去年增加11.65万亩。

强保障增科技提升生产能力

今年年初,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增量、增产、增收”目标,广安市分解下达.2万亩的粮食播栽面积任务和.4万吨的粮食总产量任务。

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广安市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协调配合,集中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打好大春生产攻坚战,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不误农时,广安市全方位组织春耕备耕和疫情防控物资,科学统筹农资储备、调剂、监管和调运工作,实行“市领导包片、农口部门领导包县、农业农村部门包点”机制,下沉一线大马力推进春耕生产。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广安市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现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益,让农民种粮不吃亏。

在春耕生产时,广安市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广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实行水稻、玉米、红苕三苗同步育苗;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和玉米营养土育苗、中小苗早栽等实用技术;探索示范“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模式和玉米人工直播、机播、机收等节本增效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此外,广安市还全面实施“万千百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综合效益。规划发展再生稻、秋大豆等秋粮50万亩,最大限度增加粮食产量。

调结构优服务助推高产高效

在武胜县沿口镇石门村,原本不爱看书的村民李孝贵,今年却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陈孝贵说:“我看的都是一些防治病虫害方面的书籍,以后遇到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也不会措手不及。”

李孝贵的改变源于今年的一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今年4月,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省攀西地区10个县区发生,并呈现快速蔓延态势。据部省专家会商分析,广安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形势严峻。

而石门村就是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的村庄之一。正当李孝贵和其他村民着急时,市植保植检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该村进行田间调查,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明确专职测报员,负责灯下观察,每天记录虫情,最终保住了庄稼。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广安市狠抓田间管理,落实水情、墒情、苗情、虫情“四情”田管措施,扎实抓好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安全。

为增加粮食产量,广安市研究制定了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实施意见,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管理机制,投入资金余万元,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推动土地流转、提供帮扶服务、加大政策支持等方式,发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应种尽种、满栽满插。

在确保大春粮食播栽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广安市还在做精做优农业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蔬菜,扩大种植早春精品蔬菜,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水果,发展饲料作物种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积极培育机耕、机播(插)、机防、机收、机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服务组织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缺劳力、缺技术等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广安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向着高产、优质、品牌化方向发展。今年,广安市共发展优质水稻万亩,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水稻60万亩;发展鲜食糯玉米10万亩,其中利用华蓥山独特气候发展反季节鲜食糯玉米5万亩。(卢琴)

来源:广安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7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