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近两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刚刚结束,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又绷紧了市民的神经。在双重压力之下,秋季蔬菜产业发展是否顺利,市民“菜蓝子”是否有保障?
近日,记者来到广安大龙镇走访时看到,业主和农户正抢抓农时,有序推进秋季蔬菜产业发展,田间地头演绎着保障“菜篮子”工程的动人乐章。
大棚基地:经历高温干旱,每天余斤时令蔬菜发往临港大市场
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大龙镇胜利村大棚蔬菜基地,业主张敏正组织工人采摘茄子、黄瓜、丝瓜、苦瓜等蔬菜。一筐筐新鲜蔬菜经挑选分级后堆放在公路边,等待装车发往临港大市场。
“从早上5点到上午10点,10多个工人采摘蔬菜,每天上市蔬菜有来斤。”张敏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在胜利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第6个年头。“亩蔬菜基地,来个蔬菜大棚,全都布满了地喷系统,虽然每天按时抽水浇地,但在7、8月份的高温干旱天气面前,减产仍达到了一半。”张敏坦言。
虽然受损严重,但张敏发展蔬菜产业仍充满信心。据悉,在11月下旬本季蔬菜采摘结束后,张敏将赓即栽种茄子、南瓜、黄瓜等春季蔬菜。“大棚比露地种植的蔬菜要早上市20多天,抢先装进市民的‘菜篮子’,每斤价格还可高出5毛至1块钱。”因多年发展蔬菜产业,张敏对市场行情特别熟悉。
露地蔬菜:秋种正当时,村民抢抓农时种植时令蔬菜
当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大龙镇战斗村紧邻渠江的露地蔬菜产业基地,村民们正在翻耕和开挖被雨水浸润后的土地,抢抓农时,种植白菜、大葱、萝卜等秋季蔬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片尘土中,村民邓建波正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土地。“把土翻出来种1亩多花菜,11月份就能上市销售。你看,我在那边已经移栽了1亩多白菜。”顺着邓建波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土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白菜苗正茁壮成长。
与邓建波菜地相邻的土地上,村民陈开金正挥动着锄头掏厢、打窝,他的妻子将萝卜种子撒进窝中,再盖上泥土。“现在种下萝卜,10月下旬就能送到麻柳湾市场销售,一直可以卖到春节过后。”陈开金表示。
据悉,除种植萝卜外,陈开金还将种植白菜、菠菜、莴笋、豌豆等时令蔬菜,种植面积5余亩。“每年种植两季蔬菜,年收入有5万来块。”陈开金高兴地说道。
战斗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村支部书记许庆林介绍,全村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有余户,共发展露地蔬菜产业余亩,每年收入达到余万元,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成为该村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育苗中心:工厂化育苗,3天为业主提供优质菜苗15万株
当日上午11时许,在大龙镇自力村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花桥镇蔬菜业主周联合正在向货车车厢中装运蔬菜苗。
周联合告诉记者,他在花桥镇龙翔村发展蔬菜50亩,当天他到自力村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购买了西兰花苗、白松花苗、脆白菜苗共株,而在此之前,他已栽植白菜、松花菜等秋季蔬菜株。
“从8月31日开始到9月2日,仅3天时间,育苗中心就已向广安区和武胜县等地业主装运各类蔬菜苗15万株。”育苗中心经营者、广安新天地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马晓彬说。
保障蔬菜产业发展,育苗是关键。据介绍,广安新天地农业发展公司在自力村建有联栋温室和钢架育苗大棚余亩,全部采用穴盘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并配套建有喷灌、加温等设施,每年培育优质种苗20多个品种、余万株。
在7、8月份的高温干旱天气中,该育苗中心利用喷灌系统和遮阳网等设施,顺利度过了长达近两个月的“烤”验期,培育的蔬菜苗没有出现烧苗和死苗现象,为全市秋季蔬菜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陈亚军广安区融媒张国盛)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