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做强都市圈引领成渝地区发展

国家级都市圈再扩围,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速。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五个、西北地区首个都市圈规划。该规划提出,到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

一、多地加入国家级都市圈“抢位战”

从当前国家级都市圈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占有2个席位,中部地区占有1个席位,西部地区占有2个席位。西安之后,下一个国家级都市圈会是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提交《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郑州的急迫感源于逼至眼下的发展限制,建议中也有所提及,“发展空间刚性约束与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难以适应国家中心城市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需求”。

无独有偶,湖北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的建议》表示,尽快批复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大政策、项目、资源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几乎就在同时,广州市深改委明确提出今年将推动出台实施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长株潭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3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谈及今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时透露,将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出台长株潭、西安、重庆等新一批都市圈规划”。有鉴于长株潭、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于近期先后出台,由此可见,重庆都市圈离正式晋级并不遥远。据悉,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范围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四川省广安市,年实现GDP为.44亿元。

二、重庆推动建设都市圈意义重大

公开资料显示,都市圈的概念源自都市区,是以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地区形成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并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空间组合,其发展是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般性规律和普遍现象。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一线全球城市都已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都市圈,比如,伦敦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等。

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后,中央沿“两横”的长江通道及陆桥通道,“三纵”的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先后规划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年4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外公布。

然而,由于这些国家级城市群城市空间普遍很大,比如成渝城市群面积18.5万平方公里,长江中游城市群面积更是高达32.61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相比,发展很不成熟。因此,靠一个或者两三个超特大城市带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效果显然不明显。

根据世界级城市群的成功发展经验,各地在发展城市群的过程中,往往会依托中心城市构建都市圈,通过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同,以及打破行政管辖边界进而有效配置资源,涉及到规划、土地、人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新的机制创新,将释放出巨大动能,使之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比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核心组成是日本三大都市圈,即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事实上,国内的长三角、粤港澳等成熟城市群,也逐渐形成都市圈主导的形态。对此,经济学家任泽平甚至将都市圈形容为城市群的“硬核”。

为准确把握区域发展这一规律,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央制定的首份关于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文件,为中国新型城镇格局补上承上启下关键一环提供重要政策支撑。该意见指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这进一步确立建设现代都市圈在“十四五”以及今后更长时期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都市圈时代以后,国家制定新一轮城市群发展规划,都会突出都市圈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比如,去年10月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为突破口,制定了两大都市圈通过相向发展,带动整个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而这也是与以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最大的不同。今年3月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也明确,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当前重庆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促进人口、产业、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强化项目支撑,提升区域内城市功能互补能力,在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同时,对于充分发挥重庆都市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进而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重庆如何做强都市圈?

尽管目前《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相关内容还没有公布,不过我们结合已获批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来谈谈重庆都市圈应该如何打造。

一是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打造1小时通勤圈,只能依靠轨道交通,而不是道路交通去实现。轨道交通以其全天候、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率高、占地少、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中的优先选项,支撑其高强度的通勤流。

说到轨道交通网就不能不提到东京都市圈。城市电气列车、新干线、地铁、高架电车等各种轨道交通路线,构成了东京与各个据点城市、业务城市的重要纽带,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有效支撑起整个东京都市圈。南京、成都、长株潭、西安等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也分别明确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建设,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示意图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一小时通勤圈,重庆也在积极谋划。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重庆将依托“四网融合”,构建起以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串联起主城都市区、广安市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具体来看,其一,主城都市区将构建的“七射线两环线”轨道交通网,总长公里,其中放射线7条约公里,实现主城新区12个区与中心城区直联,环状线2条约公里,实现主城新区各区之间网络联通;其二,广安市与重庆中心城区有两条轨道交连接,分别是规划新增中心城区经川渝高竹新区至广安城区的渝广城际铁路,以及纳入国家规划的西渝高铁西线。

二是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在世界各大都市圈中,纽约都市圈堪称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强化分工协作的典范。据悉,纽约都市圈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功能分工格局,即核心城市纽约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发挥生产制造功能。

对照国际成熟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南京都市圈一直以来注重加强与区内各城市的对接协作,发挥相关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以G42、G创新走廊为依托,推进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错位发展,基本形成“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周边”的产业格局。《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以资源整合、分工协作、链接融合为重点,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共建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宁马、宁滁、宁溧等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经贸平台。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明确表示,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强化德眉资服务配套和产业承接能力,推动链式关联、梯度布局,一体构建成都都市圈产业功能区。《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纳入其八个方面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应该来说,重庆都市圈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构建产业分工体系有了一定基础。一方面,广安市本来就是重庆重要产业配套基地:川渝高竹新区、合(川)武(胜)共建产业园、武胜县火锅产业园、前锋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华蓥山经开区、邻水县城南工业园的数千家企业或多或少都与重庆籍企业有着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按照规划,广安将依托三个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抓住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的重大机遇,争取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协同构建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则基于自身优势,围绕着国家意志与战略使命,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对外开放窗口区等。

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周边12个区依托自身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逐渐成为主城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的主要承接地。比如,江津双福新区就成为全市主要的市场集聚区域之一,璧山则借助毗邻中心城区尤其是重庆高新区的优势,成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上竞争力的节点,等等。

不仅如此,年5月9日召开的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在拉开主城都市区建设序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构建中心城区与12个主城新区,更加紧密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格局,打下重要基础。按照规划,重庆将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推动主城新区扩容提质,同时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功能互补、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及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

三是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出台,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法规司负责人曾提到,构建统一大市场,目标之一使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同时提高政策协同、打破行政壁垒。根据《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建设要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并探索建立统一市场。如此看来,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方向是打破行政管辖边界进而有效配置资源,涉及到规划、土地、人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新的机制创新,还肩负着可复制可推广先进经验的重任。

事实上,目前已公布的五大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对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过详细部署。比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就提出,到年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总体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疏通政策堵点,畅通市场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市场提质增效,争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表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探索建立土地、技术等要素综合交易平台,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重庆都市圈在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既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重要指示要求,也有利于重庆打造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其一,主城都市区依据《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年)》等文件,建立健全在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实现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城化;其二,广安市与中心城区将依托川渝高竹新区等功能平台,以及南北大道、渝广城际铁路环线、城轨快线、广渝同城大道、西渝高铁等交通项目,实施“同城融圈”战略,实现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开发建设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打造同城化示范区。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2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