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怎样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化、现代化、生态化?如何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为此,政协人或积极建言献策、或投身农村建设,在助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民增收等方面,贡献政协智慧,汇聚政协力量,为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成果,在新起点上取得新成绩展现新作为。
武胜县|委员呼吁蚕桑产业“破茧重生”
3月底的武胜县猛山乡白楼村,春意浓浓、生机盎然。宽阔的蚕桑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锄草,武胜县政协几名农业界委员正在了解今年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一个多月前,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全省10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武胜县就是其中之一。
“荣誉的背后,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功不可没。”县政协委员王志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蚕桑产业都是武胜县优势传统产业。上世纪90年代,全县蚕农达到18万余户。然而,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浪潮中,传统种养殖业受到挑战。就蚕桑产业而言,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蚕茧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如何提高收益成为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年5月,王志良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关于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蚕种、土地租金、工人工资……养殖一张蚕的成本大约需要元。正常情况下,一张蚕的收益约为元,利润仅元。但前期建一个季养蚕量达张的蚕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这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业主想单纯依靠养蚕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太现实。必须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王志良在《建议》中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多样化种养殖发展道路。例如可以以蚕桑业为主体,配套种植经济作物。
《建议》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提案办理,推动了《加快蚕桑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做大做强做优武胜蚕桑产业的决定》《武胜县关于调整蚕桑产业养蚕大棚建设补助的通知》等文件出台。年底,武胜县还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武胜县政协委员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杨文斌摄
如今,王志良提出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已经在猛山乡双河村“开花结果”。去年,双河村采取“支部+合作社+业主(农户)”的模式,建起了标准化养蚕大棚和简易大棚相结合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从安徽引进白玉木耳、猴头菇等优质食用菌,配合香菇、黑木耳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做到了春、夏、秋三季大棚养蚕,冬季种植食用菌,开创了蚕桑、食用菌产业协同发展新局面,成功实现村集体、业主和村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
为助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去年7月,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我为产业发展献计出力”主题活动。委员们走进猛山乡安泰蚕桑产业基地,对当地蚕桑、食用菌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点赞,同时提出了纵向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等多条建议。
目前,武胜全县有优质蚕桑基地3万亩。年,共发蚕种3.7万张,年产茧量达万公斤,生产出来的生丝出口意大利、巴西等国。不仅如此,武胜县还建起了蚕桑专家大院,积极打造以桑、蚕、丝、绸等蚕桑文化为主题的蚕桑休闲广场,推动蚕桑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发展体系。
□李琴本报记者王天雨
射洪市|发挥优势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3月中旬,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射洪市洋溪镇古佛寺村羊肚菌迎来了今年的第一采。
“今年天公不作美,长势欠佳。”走进古佛寺村羊肚菌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的种植大棚,村里的羊肚菌产业生产负责人刘小平叹着气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射洪整体气温偏低,娇气的羊肚菌受不了寒,所以往年亩产斤左右的羊肚菌,今年的产量只有不到一半。
收成欠佳,刘小平难免有些自责。但一旁的射洪市政协驻村帮扶干部王浩军却不着急,他笑着安慰刘小平说:“刘大姐,羊肚菌撑不开‘致富伞’,丹桂飘香一样能铺筑致富路嘛。”
王浩军所说的“丹桂飘香”,是指年9月,古佛寺村在市政协和洋溪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成功引进遂宁市龙鑫香料有限公司发展起来的香桂产业。4年过去了,如今全村的香桂种植面积已达余亩,每年一二月份是香桂收获季节。今年初,全村香桂实现收入30余万元,人均增收达元以上。
“香桂管护是个轻体力活,当初我们在引进产业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王浩军说,香桂种起之后,每年剪枝桠、年年有收益,而且维护起来很容易,可谓是一次栽种、终身受益。
除了羊肚菌这把“致富伞”、香桂这颗“摇钱树”,市政协还充分发挥洋溪镇农业乡镇的优势,以绿色种植养殖业为主导方向,发展以“小家禽、小作坊、小庭院、小手工、小买卖”为主的“五小”产业,鼓励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增收。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要多为老百姓想些致富门路,这样的脱贫成果才经得起风吹雨打,脱贫后的乡村振兴路才走得稳、走得远。”市政协秘书长杜敬华认为,要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产业发展路子就得走得宽一点,既发展一些长效可持续的增收产业,也要在“短频快”增收产业上多下功夫。
古佛寺村因地制宜发展时令蔬菜促增收。图为村民分拣新鲜蔬菜。本报记者姜寒冬摄
近年来,在市政协的帮扶下,古佛寺村的产业可谓多点开花:全村脱贫户共增养鸡鸭等小家禽余只;以农户撂荒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方式整合撂荒土地,栽植青脆李和脆红李共余亩;鼓励种植大户发展优质粮油亩,发展家庭农场6个;在疫情期间,为困难群众争取余斤冬大豆用于自种……
现在,古佛寺村村民四季有产业,稳定增收不发愁。脱贫户徐世帆、马正良等人通过发展李子、香桂等产业,既使承包地的收益比往年增加了两成左右,又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外出务工等方式扩宽了增收渠道,日子基本不发愁。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通过加强对村民进行管护技术培训、建强产业基地、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并定期采购农副产品等方式,使村集体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越来越强,让农户的信心更足、底气更足、路子更稳。”如今,王浩军对古佛寺村的未来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规划。
□吴学兵本报记者姜寒冬
隆昌市|种养结合促特色产业提升
3月23日凌晨4点,国家级稻虾特色产业强镇——隆昌市胡家镇的稻虾基地分外热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着,沉在水中的地笼被一格一格拉起来,里面是簇拥成一团的小龙虾。虾农将网一立、一放,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纷纷落到盆中。收获后的小龙虾马上被送去分拣,按个头大小分别拣进大、中、小三类筐中,随后发往市场。“一拉网就知道收获多少!”隆昌市胡家镇黄金村党委书记王应辉说,“养殖户们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起虾。现在随着气温上升,小龙虾产量会持续上升,估计最高每天能达到斤左右,时间可持续到5月底。”
“今年行情走势向好,不愁销路!”隆昌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黄体元介绍,隆昌气候温和,因此比湖北虾提前一个多月上市,“在这段时间,近20元一斤的价差能带来一笔不菲的收益,村集体、村民均能受益。”
近年来,隆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稻渔种养模式。隆昌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隆昌市被列为全省首批稻田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此外,该市还建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目前,全市发展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7万多亩,其中稻田小龙虾6万多亩,年产小龙虾吨以上,占全省小龙虾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年、年,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相继在隆昌市召开。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协的智慧与汗水。
隆昌市响石镇小嘴村稻虾基地。隆昌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紧扣发展壮大稻虾产业、组织开展“稻虾产业发展”重点调研、邀请专家“送技术”下乡活动、围绕“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的建议”开展提案督办协商活动……市政协积极为稻虾产业发展支招献策,助力隆昌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些政协委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自身资金、技术优势,积极投身稻虾产业发展,发展稻虾近千亩。
近年来,隆昌市政协每年都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履职课题,隆昌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是调研的必到之处。“每来一次,委员们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想法。”市政协委员、圣灯镇党委副书记范钫勇说。
“市政协在圣灯镇三台村稻虾基地开展调研时,我反映的电压不足和用电费用过高的问题,市政协领导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帮助解决,并对种养大户给予了用电优惠政策,让我们备受鼓舞,对做大做强稻虾产业充满了信心。”市政协委员、隆昌市诚隆粮油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丽说。
隆昌市副市长梁虹指出,隆昌已有我省唯一一个省级五星级水产园区,但是稻虾产业还存在“隆昌稻田虾”品牌影响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仍需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尚需更加健全等问题,市政协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坚定了全市发展稻虾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的协商计划中,市政协已明确把建设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隆昌片区作为‘有事来协商’专题协商议题,稻虾产业是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市政协主席王昭夏表示,市政协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