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督查激励地市典型经验做法介绍二

重庆市渝北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一、聚焦落地见效,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一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成立渝北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二是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建立指挥长制和项目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和督查重点工作安排,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全力开展污染防治。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突出环保问题,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全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级。

二、聚焦绿色低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1+6+N”政策体系,科学设计碳减排路径和碳达峰措施。二是加快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深化燃油减量及电能替代。“十三五”期间全区能耗强度下降16.7%,逐步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全区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4.2:64.4,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6.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6.8%,科技型企业总量常年位居全市第一。三是持续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每年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工业技改,建成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11家,现有市级数字化车间28个、智能工厂2个,逐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家,制造业智能化进程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构建绿色低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空铁水公”多式联运设施,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7.5%。深化国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区”建设,入选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面助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聚焦协同联动,系统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生态环境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3项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排污许可与环评衔接、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性披露、智慧环保信息系统建设等机制,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建立“林长+检察长”、“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环境执法委托、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构建起“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格局。二是实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监测溯源、分类整治等12个技术规范和指南,因地制宜打造7大整治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流域完成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任务,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构建川渝两地生态共治联保合作机制。与四川广安市、华蓥市、邻水县、武胜县等毗邻地区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合作机制和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动帮扶工作机制,有效推动跨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四、聚焦“两山”转化,积极开展试点探索

一是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铜锣山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科学有序推动山体生态修复,并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实现从废弃矿山到“美丽经济”的转型。铜锣山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上公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二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创新生态地票制,将地票制度中的复垦类型从耕地拓展为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复垦指标交易,曹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项目生态地票交易成为重庆市首宗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复垦指标交易。年渝北区成功创建国家第五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全国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杆样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