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寨位于武胜县赛马镇茶盘村,寨居四面浅沟,中部凸起的山丘之上。远远望去,茂盛的竹树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将整个寨子遮掩得严严实实,让人看不出古寨的一点影儿。
竹树环绕的护寨河沿着竹林,踏着拾级而上的古老石梯向上走去,在竹树盘根错节中,一道长长的石墙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寨子的外寨墙,建在难以攀爬的岩石边,寨门筑在岩石相间的石梯上。上世纪60-70年代村民将外寨门及部分寨墙拆除,修建集体猪舍、牛圈,现存的部分寨墙,有的凸露于外,有的被泥土掩埋。”
内寨墙与护寨河紧密相连攀过石梯,穿过寨子的第一道屏障——外寨,进入寨内。距外寨米处,一道高高的石墙—内寨首先跃入眼帘,在内外寨墙之间是宽阔的平坝,有泥土堆积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块田土,青青的麦苗和鲜嫩的蔬菜生长其上;有岩石大片裸露之处形成了天然晒场。
远望平安寨据住在寨内的老人介介绍,寨子建于清末民初,是当地大地主李平安用了4年时间修建而成。整个寨子占地余平方米,略成方形,现在外寨墙大部分拆除,留下的部分成了田土的保坎,内寨寨墙还基本保存完整。
与内寨相连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河道把整个寨墙紧紧地包围着,当地人叫它叫着护寨河。护寨河开凿于岩石之上,南北长50米,东西45米,河最宽处接近10米,最仄的地方约6米,深3-4米。从岩石里开凿出来的石头筑起了内外寨墙和寨内的四座炮楼。
高耸的内寨寨墙在全靠人工一锤锤打磨,一块块石头抬运的过去,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不知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耗费多少资金,如果寨子的主人没有雄厚的资产,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别具一格的护寨河是断难开凿出来的。
河道开凿的痕迹如果说外寨墙是第一道屏障,那么这道仿照古代护城河格局开凿的人工护寨河则是寨子的第二道屏障。在鸟统、砍刀、梭镖并存的时代,这对想攻入内寨的匪徒和盗贼,不啻是一道天然的障碍,令那些来犯之敌只好望河而兴叹。
如今,护寨河的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它成了村民淘菜洗衣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夏日游泳的乐园,更是人们修养身性的好去处,村民介绍说:“得空的时候在河边支一钓竿,过不了多久,就会钓到半把斤鱼来,纯天然的,那鱼味道鲜得很。”
现存寨内库房楼板透过河面,看那内寨寨墙足有6米之余,全用条石层层叠砌而成,无数的藤蔓和绿树沿着寨墙茁壮生长,有的匍匐前进,有的攀附墙上,有的悬挂空中,有的把枝条伸在水面,整个寨墙仿佛全被绿色包裹着,那露出的部分石墙似乎成了绿色世界里的附属品。
沿着护寨河行走一圈,便可来到内寨寨门。这里没有吊桥,是一道长6米,宽3米的石梯,护寨河在此被隔断,形成一道缺口。当地老人说:“这是进入内寨的唯一入口,原来的寨门就筑在石梯之上。距寨门5米,左右各建有一处炮楼,炮楼高约12米,与寨墙连在一起。可惜炮楼和这前面的寨墙、寨门在40年前被拆除了。”
原进入内寨石梯距石梯不远,有一座新修的楼房。据院内老人介绍:“新建的楼房原是戏楼,戏楼里还有过厅,再后是正厅,与戏楼、过厅、后厅左右相连的是长长的两排厢房,整个内寨是一个封闭很严的院落。在内寨的四面共建有四处碉楼。”
外寨门石梯及部分寨墙石踩着杂草和藤蔓,爬上内寨寨墙。寨墙厚约2米,分内外石壁,石壁间用泥土、碎石夯筑,宽宽的寨墙既可跑马,也为搬运物资提供了方便。寨墙上有护栏,置有瞭望口、垛眼,既便于观察寨外情况,也为射击来犯之敌提供了方便。在寨墙下有一处寨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房屋,一楼一底,楼板已呈褐色,厚厚的楼板深深地镶嵌在内寨的石壁中,房屋与寨墙构成为一个整体。据说这是寨内的库房,存储粮食和部分防御器械。
置身寨墙之上,你会觉得,李平安寨不仅设置了外寨、内寨、炮楼等数重屏障,形成了极其严密的防御体系,而那围绕内寨的护寨河可谓别具一格,在众多古寨的防御工事中极为少见,整个寨子也因它而变得尤为优美,堪称“古寨一奇”。在冷兵器时代,这样森严的防御体系足以让寨内的人们甚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