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彭瑀珩
12月27日上午,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在成都发布了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数”。
该指数根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三年交汇期和-五年过渡期中“有效衔接”的现实需求、主要问题、重点任务构建出2个领域,6个维度,共31项指标形成的评价体系,并对四川省88个摘帽县有效衔接情况进行测度分析。
“总体来看,全省有效衔接总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问题较突出、乡村振兴发展差距拉大、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滞后等短板问题,我们建议通过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推进乡村转型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贾晋介绍。
指数包含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两项分指数,均反映出上述问题。
脱贫巩固分指数方面,主要包含了“两不愁三保障”、“防范规模性返贫”和“稳定脱贫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指数显示,各县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均有较好表现,脱贫攻坚战在年全面告捷。
但在稳定脱贫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摘帽县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脱贫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同样也是全省88个摘帽县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还不够高、教育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和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等问题。”贾晋进一步解释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平均仅为元,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农村改革红利、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外出务工收入。
“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程度有待提高。”贾晋建议,未来有必要推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强化农业产业支撑,延长扶贫产业链条,稳住经营性收入这一大头。
乡村振兴分指数则主要包含了“特色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方面。
得益于各项扶持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但各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均存在相对短板,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在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现代化发展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维度的明显短板。
“例如武胜县,在产业绿色化、现代化方面表现突出,其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仅为0.2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亿元,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支柱产业之一。但其在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其中年三品一标农产品仅为43项,而做得较好的县超过了项。”贾晋以武胜县举例,武胜县本身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农业资源,若能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的品牌化和融合化发展,则能在推进有效衔接中更进一筹。
指数报告中,存在一个“突变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尹业兴介绍说,“突变点”是指数增长路径中,曲线大于45度向上发展,表明在脱贫巩固指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发展会突然增快,出现“突变”和跃迁式发展。
根据各摘帽县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规律来看,乡村振兴发展的“突变点”均发生在脱贫巩固指数达到46.8—54.2区间时,目前除了个别县以外,全省86个摘帽县该分项指数均处于或高于此区间范围。尹业兴表示,这说明,绝大部分县已经具备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内源基础,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加强引导,推进乡村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