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四川师范大学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五年来,学校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智力人才优势和师范教育特色,紧紧围绕定点帮扶县域发展短板,健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即:一个平台——乡村振兴平台,三个抓手——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三扶三促——扶贫、扶智、扶志、促产、促教、促兴),奋力助推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转换,为理塘县和普格县顺利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搭建一个平台,推进扶贫工作行稳致远
学校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组成C5联盟,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在普格、理塘等13个区市县挂牌成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另外,通过各地乡村振兴学院平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系统实施文学艺术教育、乡村治理综合能力教育、新型产业技能技术教育、教育家素质能力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先后为所在区市县培训了余名乡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乡村骨干教师、乡村管理干部、乡村致富能手等乡村本土人才,在发展地方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培养新型人才、推进基层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动能转化,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学校还投资50余万元,组织专家团队编辑出版发行9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列读本,尤其是针对普格县、理塘县量身打造《好孩子好习惯——普格县“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绘本》《理塘县学前教育绘本》两套“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读本,并向理塘县、普格县和西昌民族幼专捐赠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列读本,为两地开展农民素质提升、扶贫政策宣讲、学前学普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用好三大抓手,促进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余万元,选派名本科生和74名研究生前往理塘、普格、布拖等贫困县开展教育顶岗支教。为确保顶岗支教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将顶岗支教纳入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下拨专项经费,选派专任带队教师驻县指导,在支教地区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与临时分团委,让顶岗支教学生在贫困地区安身、安心、乐教。“牵手乡村教育”公益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及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等师生团队近余名志愿者先后在普格县开展暑假社会实践,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开拓眼界,学校投入近3万元组织开展“尚美童行、筑梦天府”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普格、理塘等贫困地区的25名师生赴成都参观学习。
学校还开展普格县和理塘县干部、骨干教师、文艺骨干等培训,引用省培资金万元培训理塘县“一村一幼”辅导员人、中小学教师人,引用省培资金80余万元培训普格县中小学教师人;通过农民夜校开展现代农业技能等培训人,培养致富带头人35人。组织附属小学骨干教师到普格县开展“手拉手·共筑梦”送教上门活动,围绕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现场帮助和指导。打造特色足球学校,投入10.5万元帮助理塘县、普格县建立专业校园足球队,组织开展教练员、裁判员、小球员技能培训,举办校园足球联赛,提高山区儿童体育素养。
“缺什么、补什么”。学校为凉山州普格县捐赠铁床累计余个床位数,价值余万元;捐赠近10万元援建普格县夹铁乡中心校太阳能浴室,解决近千余名师生的洗浴困难;还为夹铁乡中心校捐赠50台电子琴打造同心音乐室,向夹铁乡中心校和文倡村幼儿园捐赠0余册图书及儿童用品。投入31.5余万元捐赠普格县中学台电子计算机,推动“互联网教育”帮扶项目在普格县落地生根。在理塘县,捐赠4万元援建4个同心音乐室,为君坝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甲洼镇中心小学捐赠办公电脑30台,价值17.4万元。为应对疫情期间物资缺乏问题,学校向理塘县、普格县教育系统捐赠12万余元购买防疫物资,全力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和复课保障工作。
用好文化扶贫抓手,推动扶志与促兴深度
学校投入近90万元,先后组织余位师生前往达川、苍溪、仪陇、北川、普格5个县区,开展“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送文化艺术下乡主题展演活动,全程跨越几千公里,为近万名群众送上视听盛宴、精神大餐,被群众誉为当地“春晚”。通过文艺演出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和动力,宣传移风易俗新知,用文化熏陶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学校还投入51万元建成理塘县卡娘村、若西村、普格县阿木村和武胜县大通村4个村史馆,通过文物和图片挖掘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如今,村史馆成为当地村民争相打卡的文化“地标”。另外,学校投入近10万元,派出相关专家对理塘县甲洼镇进行规划设计和风貌改造,助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年,理塘县甲洼镇卡娘村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此外,学校向普格、理塘两县捐赠价值45.7万元的图书、电子琴、电脑、音响、打印复印机等文化设施设备,对乡村文化站、活动室进行升级改造,助力当地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投入5万元,依托公益组织,捐赠理塘县图书1万册;投入8万元,援建理塘县卡娘村篮球场。
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学校投入近7万元援建理塘县卡娘村连户路米;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帮助理塘县江达村拓展产品市场、树立产品品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武胜县大通村道路建设、村落改造投入56.56万元。投入4.5万元捐赠普格县阿木村一台四轮电动垃圾车,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5万元用于阿木村建卡户补短“六件套”发放、安全住房配套功能房建设以及“四好创建”新风超市、村庄标志碑和路灯亮化工程等,持续提升阿木村脱贫质量和成色。
五年来,学校还在理塘、普格两地投入万余元援建了4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并形成了由帮扶单位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并受益的益贫带贫机制,推动了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余名贫困群众产业致富。帮扶贫困村现代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致富路子从窄到宽、由短到长,一排排“川师扶贫大棚”已经成为了当地贫困群众的致富大棚。
积极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消费扶贫格局。通过单位定点采购、工会福利团购、附属单位认购和爱心企业助购等方式五年来累计“以购代捐”贫困地区扶贫产品余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户,惠及贫困人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