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广安牵手重庆市渝北区,签订“15”战略合作协议,跨省域共建高竹新区。此前10天,川渝两省市发改委和双城办组织召开高竹新区规划建设启动会。高竹新区,两个事件背后都有这条主线牵引。缘何?落实国家战略和省委部署,7月23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全面对标对表,为书写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篇章擘画发展新蓝图,并把省委作出的“支持广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落细落实。方向就是指向与志向。近段时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确保省委全会和市委全会精神落地见效。明晰路径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日前,华蓥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目前园区已入驻家电子信息企业,其中20家来自重庆,10多家企业与重庆建立了合作关系。打好融入“重庆牌”,华蓥干在前。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华蓥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等融入成渝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化、专业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明,路径清。将市委部署落实到行动上,华蓥正加强与重庆渝北区、成都龙泉驿区等新材料产业重点区县的对接,合作共建先进材料产业园。与成都牵手的岳池,“进城入圈”也有了新动作:立足产业优势,加强与成渝地区产业对接,协同共建产业联盟,规划建设川渝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园、重庆园·输变电产业园。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绘就了国家战略的广安“施工图”。将市委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关键在于各级各地要往深处做、往实里抓,确保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随即,各区市县委相继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工作。找准自身融入的战略支点和协作共兴的合作平台;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与成渝地区现代产业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8月底召开的华蓥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华蓥将突出重点,建设川渝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玄武岩纤维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先行示范区。岳池县则立足生物医药、输变电、岳池米粉三大产业优势,加强与成渝地区产业对接,真正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前锋区围绕融入成渝产业集群,着眼消费品产业,发展轻纺服装、智能家居、鞋业等主导产业,打造成渝地区轻工产业协作示范园区。邻水县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汽车、摩托车核心零配件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成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壮大汽摩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输变电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从产业协作互补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从构建一体化发展大通道到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全市各地列出了补短板、打基础、增动力、利长远的重点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任务书”变成“施工图”,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拓创新搭乘国省市战略“快车”“不到一个月,已经有2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四川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雷波有些意外,广安联手渝北跨省域共建的高竹新区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客商纷至沓来,源于一场会议释放出的强大信号。8月13日,广安、渝北双方党政领导举行座谈会,敲定一件大事——把高竹新区打造成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跨省域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和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竹新区在川渝毗邻地区9个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率先实质性启动建设,努力为国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让邻水上下深受鼓舞,又倍感压力。邻水县落实双城经济圈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陈杨介绍,目前邻水县与渝北区已经联合成立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决策机构和市场化的运营管理平台,正在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相应的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和指标评价体系。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背景下,抢抓机遇的不只是邻水县。与成都携手共建生物医药“双飞地”的岳池县,正打算牵手重庆部分区县,再建一个飞地园区。7月以来,岳池县与重庆两江新区、巴南区、合川区的对接频次愈发密集。与合川工业园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建医药健康产业供销链、共同实施产业转移、共推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合作。左手成都、右手重庆,岳池借势借力,进一步构建“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新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再上新台阶。武胜县则将目光聚焦在“近邻”合川区。两地于7月15日签订协议共建产业园区,分别挂牌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川)武(胜)共建产业园”,以此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两地签约半个月后,便在重庆举行了共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合川、武胜发展互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联手招商,定会为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重庆市合川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局长陈燕对合武共建产业园区的前景十分看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全市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历史使命在肩,全市各地搭乘国省市战略“快车”,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开拓创新,打破行政壁垒,以开放的姿态“进城入圈”,凝聚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强大合力,做好“深度融入”大文章。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高空塔吊不停浇筑桥墩、大型机械来回碾压路面……9月7日,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公路支线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目前,该项目路基工程已交验98.41公里,桥梁完成95%,正同步推进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条“巨龙”雏形显现。前锋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永曾满怀期待,该项目先期开工段(前锋互通至重庆界)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将彻底结束前锋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形成北接巴中、南下重庆的交通网络,前锋区到重庆的距离压缩到55公里。“下一步,将加快广安过境高速公路等‘南下’重庆大通道建设,加快陕西镇巴经广安至重庆高速公路,以及前锋至华蓥快速通道等干线公路建设。”许永曾说,该区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旅游公路等建设,畅通北上南下东出西融对外大通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交通必须打头阵。与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公路支线项目同步推进的还有邻水高滩与重庆的主要交通通道省道线、国道线、G65包茂高速公路等项目,重庆南北大道北延段以及高滩出口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全市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大通道,未来,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人才流动存在哪些壁垒?人才公共服务资源如何共享?紧紧扭住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事业互惠互利方面,各区市县人社部门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社保协同服务等方面的“同城化”合作,推动人社公共服务“同频共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渝广两地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人次,转移基金达.72万元。随着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平台,实现县级全覆盖。奏协作之乐,呈集聚之势。渝广两地积极在生态、教育、医疗等领域构建机制、开展合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共签署各类合作协议50余个。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正迎来可感知的新生活。(广安日报记者站广安日报记者刘婧刘定春)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