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川东渝北嘉陵江中下游,在有着“三山一水六分田”的武胜县,晚熟柑桔产业园郁郁葱葱,全产业链的现代蚕桑业生机勃勃,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采摘园里游人如织……近年来,武胜县不断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成功摘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等荣誉,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标准化生产实现绿色循环高效发展
8月20日,武胜县龙女镇联合村,太阳热辣。在“柑桔—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新希望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大型工程车辆穿梭往来,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3月开工,预计12月竣工投产。”项目负责人蒋薇介绍,作为广安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拟定的48个养殖点之一,龙女镇新希望生猪养殖场规划占地面积亩,投产后采用“自繁自养”和托养模式,可常年存栏母猪头、育肥猪7.2万头,年出栏优质生猪18万头。
武胜是生猪调出大县,曾跻身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武胜仔猪”成功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然而,年至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叠加影响下,武胜生猪产业面临产能下滑的情况。
如何稳定生猪生产、恢复生猪产能?这是武胜农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时间回到改革开放之初,武胜一直被称作农业大县,但却不是农业强县,一字之差反映出当时武胜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的短板。种植稻谷、玉米、红苕等“原料农业”,让武胜处于农业产业链条的底端。
“武胜是长江流域柑桔适宜种植区域之一,也是晚熟柑桔适宜种植的区域。”年,经充分调研,武胜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实施“深沟、作厢、高垄、大窝、大苗”的标准化作业方针,在全县23个乡镇中的18个乡镇发展标准化晚熟柑桔产业。
同时,“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年初,根据广安市统一规划,武胜在龙女镇规划3.5万亩建设“柑桔—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按照1亩柑桔配套3头育肥猪的规模,高标准建设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工程、田间管网等配套设施。
“以‘柑桔+生猪’的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猪养殖,既能实现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又能还肥于田,实现零排放和资源利用。”武胜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层面,该园区得到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可实现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简单讲,就是严格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建立长效管护考核机制,强化园区建设科技支撑,坚持绿色循环高效发展,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绿色高效农业。”该负责人说。
统计显示,园区建成标准化柑桔种植基地3万亩、标准化养殖场15个,带动当地老百姓户均增收元以上,初步实现了从种粮食、卖原料,到种水果、卖品牌的转变。
种桑养蚕从“一根丝”到全产业链发力
再过20天,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协丰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亩蚕园将迎来今年第四季蚕茧。合作社负责人黄大明介绍,在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合作社前三季蚕茧品质好、价格高,蚕茧销售加上桑果采摘、桑枝菌收入等,预计全年可实现收益万元。
这是武胜蚕桑产业再度兴旺的一个见证。
武胜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丝绸产业迅速发展,武胜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成为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鼎盛时期,全县有10家缫丝厂,茧丝绸总产值达到15亿元,撑起了武胜农业的“半壁江山”,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然而,上世纪末,随着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下跌,蚕桑产业受到影响,原先传统的一家一户栽桑养蚕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到年,武胜仅剩桑树万株,桑园面积余亩,缫丝企业仅剩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集团”)一家。
为推动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武胜经过充分论证,把蚕桑产业定位为全县“一基两主四特”农业产业格局中的特色产业,出台基地建设、劳务用工、金融保险等多个扶持政策,鼓励采取“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引导等经营模式,促进种桑养蚕,拓展桑葚、蚕蛹、桑枝菌、林下养殖等多元化经营,助推武胜蚕桑产业转型发展。
在此基础上,年,武胜与安泰集团签订蚕桑基地建设协议,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其中,安泰集团自主建设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建设两万亩。产业园建设方面,由该县蚕桑局提出建设标准,安泰集团按照30—50亩一个单元的标准进行分解,托管给农户经营。
“这样不但可以实现产业带动,还能提高蚕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武胜县蚕桑局局长刘国彦介绍,一般农户或经营业主与安泰集团签订生产合作协议,产出的蚕茧以不低于保护价交售公司,并能全程得到技术服务和蚕具等相关物资扶持。
猛山乡白楼村贫困户但召友,瞅准机会申请小额信贷,承包30亩土地发展蚕桑种植,年首批蚕上蔟吐丝,赚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但召友立即扩大养蚕规模,通过参加技术培训,让之前的两季蚕变成四季蚕,蚕茧产量逐年提高,现在光是养蚕,年收入就达到七八万元。
接下来,武胜将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化运作机制,把企业、业主、养蚕农户联结成整体,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把武胜蚕桑产业做成“朝阳产业”。
农旅融合把种庄稼变成“种风景”
唐晓斌在武胜现代农业园区有12亩葡萄园,盛夏时节,他每天往返县城五六趟,为网上下单的客户送去新采摘的葡萄。
“天气太热,老客户不想出门,直接电话采购。”唐晓斌说,采摘加送货上门,果园销售又快又火。
“采摘+旅游”,是当下武胜现代农业园区的热词。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大大小小上百家采摘园里,柑桔、脐橙、葡萄、草莓、火龙果、蜜桃等四季鲜果不断。
“10年前,这里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武胜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卢双红介绍,年,该县在飞龙镇、三溪镇、鸣钟镇3个乡镇65个行政村,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10年来,园区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思路,累计建成以柑桔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6万亩,以橙海阳光、丝情画意、金色大地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6个,以竹丝画帘、甜橙产业为主题元素的旅游新村10个,乡村酒店客栈、特色农家乐达60余家,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水果采摘、农事体验、乡村骑游等沉浸式田园乡村慢生活。
仅年,园区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创业就业。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农业公园。园区内的飞龙镇荣获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称号。
“这是一个展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卢双红说,未来,园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乡村嘉年华、文化中心、乡村度假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抓手,携手重庆合川“抱团”发展,努力建设成渝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一路走来,武胜现代农业演绎着精彩。如今,站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强县的新起点上,武胜现代农业将在改革发展中继续砥砺前行。(夏俊林)